千里云山何处好
1990年后,龙潭村村民陆陆续续搬下山住,在自家竹林老巷,为供销社代收茶叶。过了不久,开始修建通往猴儿石西茶山小组的公路,龙潭村街道上慢慢出现中间经销商,收购干茶后转手批发给各地茶商。1997年后,龙潭街道扩大,茶农加工好当天干茶,往往已到深夜,夜晚的茶叶交易日渐活跃。到了2006年前后,龙潭的毛尖夜市,外人戏称为“鬼市”,进入鼎盛期。丘陵地区的“小山茶”产量大增,茶农都背来夜市交易。整个茶季,主要街道上一溜临街铺面,都租借给相熟的收茶老板。信阳毛尖集团、文新集团也都到夜市来支摊收茶,一晚上可收上千毛茶。
这种独特的交易市场行是独属于夜市的热闹,过了十一点,本已寂静的街道,铺面重新打开,亮起灯光,门前拦张桌子,高身玻璃杯一字排开,茶老板一壶又一壶烧起开水,灌进塑料热水瓶。茶农三三两两,开着农用三轮车而来,背上刚做出来的毛尖,挤在桌前,等茶老板开汤试茶。有经验的收茶老板,抓撮茶洒进杯子,冲入开水,观叶形,看茶汤,再咕嘟嘟试滋味,当即判断是否合格,报出价格。双方讨价还价,谈的拢当即付现金成交。谈不拢,茶农背起袋子去下一家,茶老板也不停歇地开始试下一轮茶。茶人纷纷在夜市练就开汤试茶报价的本事,一晚上收五六百斤毛茶不在话下。这些茶转天就会被批发到郑州等大城市的市场,迅速陈转才能维持夜市茶如轮转的现金流。喧嚣的交易要持续到凌晨两三点,此刻街上的夜宵早点合一的小饭铺点起炉子,卖完茶的茶农,吃碗热乎乎的面条点心,再带着空麻袋回家,少睡片刻,又要迎来新一天的茶作。
陈静轩的大女儿敏霞继承了母亲李清芬的美貌,白到发光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加上那个时候乌黑油亮的两条大辫子,也是迷倒十里八村年轻的后生。可是陈静轩家没有儿子,家里几个人都是女人,屋里的活清芬一个人操持不完,所以敏霞早早下学帮助清芬带妹妹们,并帮陈静轩干点山上除草培土的农活,那时候陈静轩一心想找个能干的女婿留在家里帮忙干活,顺便继承他的手艺。
敏霞跟着村里人去鬼市卖茶,刚好碰到了一个去买茶的年轻人,蔡云山老远被一双大辫子吸引,家里的妹妹总是嫌弃头发发黄发焦,他从没见过一双那么黝黑粗壮的辫子,他盯着那个辫子背影,背影一回头一双忽闪的大眼睛,白到灯光都失色的细嫩皮肤,女孩子笑眯眯的问,“买茶吗”,顿时蔡云山脸红了,手足无措的问:“好喝吗”。敏霞笑嘻嘻的说:“不好喝不要钱,你闻闻干茶多香,我给你泡点尝尝,说着从背篓里拿出茶瓶给蔡云山泡了一杯茶,蔡云山端着杯子手足无措,一口热水喝下去,敏霞吓得赶紧说:“这多烫啊,等一下再喝,好茶不怕等”。蔡云山看着对面女孩关切的笑容,心里跟喝了酒一样,晕乎乎的,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买了敏霞的茶。买了茶也舍不得走,呆在敏霞身边,痴痴的看着她,周围的人都笑话敏霞,敏霞气的赶蔡云山走,蔡云山守在街口,一直等到敏霞回去,敏霞看着这个呆子,忍不住说他:赶紧回家吧,天都亮了。
蔡云山是一个不会说漂亮话的呆子,只摇摇头说我送你回去,就这样送了一路,这个年轻人傻头傻脑的啥也不说,只是这样跟着就很开心。从此以后敏霞多了一个卖茶的小跟班,蔡云山总是看着敏霞笑,却说不出话,唯一会的就是拿起她的背篓,瘦弱的蔡云山总是抢着拿敏霞手里的活计,看着这个坚定的跟班,敏霞也渐渐默认了这个厚重的身影,这个口笨拙舌的年轻人也成为了笑语连珠的敏霞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