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第三世 出世
心同此理,是不是人的不同只是不同情境之下表现程度的不同?
这一世这一点突出,那一世那一点突出?
胡照英不禁自省:自己也有贪财侥幸鸡贼的时候,能怪吴喜年如此?这蠢货。
正在想着,脚下一脚蹬空,顺着梯子出溜到一个地窖里,胡照英站稳脚跟一看,是个菜窖,里面都是白菜,摆的整整齐齐。
(4)
胡照英顺着梯子爬上来,盖好草盖子,不禁埋怨:窖口怎么也不弄个明显的标志,生活也太能凑合了。
虽然不冷,胡照英也想做出些凡人的样子,从柴垛上捡了一抱柴回屋,掩上房门,把火续上。
时近中午,吴喜年推门而入,喜滋滋的,背着个大包裹,拿着个食盒,说:“先生久等了,天寒大雪,路不好走。这饭食也凉了,我热一热,再做个白菜鱼汤。”
进到另一间屋里,摸索了半天,安置了包裹,把饭食收拾罢摆上来。
胡照英一看,一盘卤牛肉、一锅炖鸡、一锅白菜鱼汤、小米饭、一罐酒。
吴喜年给胡照英倒上酒,说:“先生那块玉佩是稀罕物,卖了个好价钱,我这一冬不用打鱼了,开春儿还能翻盖房子,娶个媳妇。”
胡照英说:“你一个人生活吗?”
吴喜年说:“是啊,父母早亡,从小孤苦。”
他用手掌抹了一下眼睛,露出一副生活艰难的真实模样,胡照英一阵怜惜。
胡照英吃了一碗鱼汤泡饭,觉得鲜美无比,倒是很出意外。
剩下的都让吴喜年吃了,吴喜年吃得很饱足,些微的醉了,躺下就睡。
胡照英收拾了盘碗,把短剑、衣饰都解下放在炕桌上,躺在炕上假寐,不知不觉眼前闪亮,微微的睁开眼睛,只见灯光下,吴喜年正在端详那把缀满宝石的短剑。
胡照英琢磨:莫非他见财起意,还想谋财害命?真哭笑不得,且看他如何。
正在此时,外面似有声响,吴喜年吓一跳,放下剑侧耳倾听,远远的人声渐近。
少顷到了门口,进了院子。
门卟的一声被掀开,火把伸进来。
(5)
吴喜年吓得未及答话,几个兵士已经进门,里外照了个遍,问道:“有人来没有?”
吴喜年说:“没有。”
兵士看到炕桌上的短剑和衣饰,拉出半截刀,问胡照英:“你是谁?”
胡照英说:“胡照英。”
兵士说:“田仲平在哪里?”
胡照英一愣,摇头说:“不认识。”
兵士狡黠的一笑,说:“看装扮必是同党,带走。”
另一个兵士在院子里叫到:“人在菜窖里。”
胡照英和吴喜年跟着兵士到了院子里,菜窖口围了一群兵士,此时风雪已停。
有个兵士对吴喜年说:“你下去把下面的人带上来。”
吴喜年膝头一软,跪下来连连摆手:“小人手无寸铁,又是平头百姓,怎敢对付强人?官爷开恩。”
另一个兵士对胡照英说:“你去。”
胡照英二话没说,镇静自若的走过去,从一个兵士手里拿过火把,顺着梯子爬下去。
里面确实有个中年男子,盘脚端坐在墙角,浑身是血。
胡照英说:“你可是黎国大夫田仲平?”
那男子不应声,胡照英过去一探鼻息,没了。赶忙摸脉,也没了。
胡照英呼唤道:“田大夫?田仲平?”
伸手轻轻一摇,那男子便倒了。
可知确死无疑。
(6)
胡照英背起那男子爬上菜窖,放在地上,一个兵士上前检视,回复上官:“田仲平已死。”
上官看了看胡照英,说:“此人令人生疑,带走。”
胡照英变出硕大的狐狸头,张嘴露齿喷出一股寒雾,哈哈大笑,震耳欲聋,鸟巢里的鸟都扑楞楞的飞上半天,嘎嘎乱叫。
兵士们吓的退后,在胡照英面前聚成一排,纷纷拔刀出来。
胡照英一张手臂,地面的积雪狂飞漫天,凝成两条雪龙,寒光闪闪向兵士们扑过去,兵士们丢了刀,拔脚就跑。雪龙呼啸紧跟,把兵士们撵过白杨林去了。
胡照英转身找吴喜年不着,进屋发现他蜷缩在炕角,轻描淡写的对他说:“那帮兵士都走了,咱们把那死人埋了就离开这里。哎,你等我一下。”
胡照英拿木柴弄了个火把,又下到菜窖里四处检视,就在里面白菜堆的缝隙里发现一小卷衣布,展开一看,血书:国将亡,匿山野,田仲平。
看他装扮气度象个大夫,如果他女儿叫田桐,无疑就是自己要找的田家父女。
这血书想必是他匆忙写就,想有万一机会,叫人传回家乡,他在这里被追杀,恐怕连累家人,叫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