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因材施教
舒疑惑:“孔子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吗?” 刘璃:“……”她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的说道:“他的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但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嘛。”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个是后人按照《论语》中的故事总结出来的,反正是孔子的思想就是了。 董仲舒又摸了摸胡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句话说得好啊!建陵公主真当是我派大儒学士也!” 刘璃想,自己要是再被这些历史名人博士夫子夸赞几句,她就可以自创一个思想派别,来当时代的先驱人了。 不如就叫璃家学派,日后她的名言传到后代,别人会不会也尊称自己为刘子? 就是这个名字好难听哦,不如叫璃子好了。 从董仲舒办公的书阁中走出来,刘璃正巧碰见了落单的霍去病,她心情不错的和他打招呼:“嗨,霍小郎。” 霍去病停下,微微向刘璃拱手:“建陵公主。” 刘璃好奇:“你怎么也来太学上课了?” “陛下敕令,列侯官员家中所有符合年龄的,都要来太学,否则除爵。”霍去病回答了刘璃的问题。 她就知道是这样的!不过刘彻这样重视思想教育也算好事,刘璃看霍去病脸上带着几分不乐意,扬眉道:“让你读书写字是好事,你怎么还不高兴?” “我只想和舅舅呆在一起。”霍去病道:“我想在羽林军中训练。” 刘璃察觉到了,霍去病似乎很喜欢很崇拜他的舅舅。就像去年他会为了他舅舅送给他的弹弓,而假装向自己低头。 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跟在他母亲卫少儿身边的,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是被家中的两个舅舅带大的。大舅卫长君在元光二年的时候病逝了,之后一直是小舅卫青在照顾他,教导他。 在霍去病心中,卫青这个舅舅的地位甚至高于他的母亲卫少儿。 “我知道你想和舅舅一样,当统领当将军嘛。”刘璃道:“但是学习知识一样很重要啊,比如太学里的夫子会给大家讲《战国策》中的内容,这对你以后行军打仗应该很有帮助的吧。” 霍去病颇为奇怪的看向刘璃:“你怎么知道我以后要行军打仗?” 刘璃:“额……” “大汉和匈奴早晚有一战,你又这么想当将军,那肯定是要上战场的嘛。”刘璃抿了抿唇,神神叨叨的说:“我观你面相,是个骁勇善战之才,日后必定可以将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 霍去病挑起眉峰:“建陵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卜算了?” 刘璃:“我就问你信不信吧?” 他沉默片刻,缓缓扬唇,回了一个坚定的字:“信。” “这不就行了?”刘璃弯了弯眸子:“霍小郎,趁着你现在还没满十八岁,多在太学里学点知识吧,等你十八岁之后……” 话说着,刘璃声音一顿,不再给霍去病剧透他的未来人生。 “十八岁之后怎么了?”霍去病好奇。 “没什么。”刘璃直道:“我要回教室上课了。”说罢,她微微侧身从霍去病身边小跑而过。 霍去病只嗅到一阵幽香,待回头看她的时候,她人已经不见了。 十八岁么?他轻轻的在心里念了一下。 ** 经过刘璃给董仲舒的提醒,董仲舒决定对太学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将四岁到六岁的学生分配到一个班级,随后七岁到九岁的学生在一个班级,最后十岁到十五岁的学生在一个班级。(班级的概念是刘璃告诉董仲舒的~) 至于特别聪明的建陵公主,董仲舒是很想将她安排在大班的,但是又怕其他本级的学生觉得这样不公平,最后勉强将刘璃安排在了中班。 刘璃对于自己从小班跳级进入中班的事情,感觉到无力吐槽。但按照董仲舒这么一分配,三个不同年龄的班级每个班的人数进入也勉强均衡了。 各个班级学习的四书五经内容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博士在为大班学生讲解的时候会讲得更深奥一点,而对小班学生讲课的时候,则以启蒙教育为主。 还真做到了因材施教。 卫燕儿和韩妧都被分到了大班,虽然遗憾这两个新朋友不和自己在一个班级了,但是刘璃身边又多了一个人,便是堂邑侯府的陈苒。 比起之前的陈玉,陈苒明显乖巧低调了很多。见到刘璃的时候,也没有以表姐自居,而是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公主。 她可太清楚陈玉是怎么被祖母赶回堂邑的,所以面对这个据说是她亲姑姑的女儿,陈苒心中虽好奇,却也不敢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