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回农村种田后我暴富了 > 第312章 风险

第312章 风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河农鲜食品烘干厂,厂区占地面积1.8亩,设有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食堂。

沈秋秋任厂长,副厂长暂时空缺;

厂长助理、车间组长还有财务等这几个岗位有专业能力以及学历要求;

沈秋秋像上次一样在麦田视频以及天水电视台公众号上发布了招聘信息,然后进行视频面试,很快就招聘到了合适的人选。

厂长助理:刘翠,25岁,专科学历,行政管理专业,天水县本地人;

会计:蔡冬蓉,29岁,专科学历,金融会计专业,天水县本地人;

车间组长周大明,32岁,初中学历,清河村人,在外务工十年,有丰富的生产车间工作经验。

除此之外,厂里还招聘了一批生产工人,没有学历年龄等限制,只要求做事勤快,能吃苦、不怕累;

消息传出去,清河村的老老小小纷纷前来应聘,有十来岁的辍学儿童,也有七老八十的老人……

童工肯定是不能用的,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也没办法录用;

村里的青壮年很多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劳动力本来就少,还有一部分在农鲜公司那边帮忙打包发货;

一番筛选下来,村里符合要求的只有八个人;

小山村出现了“用工荒”的困扰。

村里留守的老人儿童纷纷给在外务工的家人打电话;

“儿子,赶紧回来,咱村里现在也有工厂啦,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打工,我听人说一个月有两千多块的工钱呢。在外面哪有在自己家里舒坦……”

“妈妈,你们不要在外省打工了,回家来好不好?奶奶说咱村里的工厂也能打工,也能赚钱……”

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工作,沈秋秋也雇到了充足的人手;

原本有些冷清的小山村也变得越来越热闹。

烘干厂挂牌成立之后,便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沈秋秋以1元/斤的价格向村民们收购红薯梗;

红薯梗烘干过程中会有极大的损耗,一百斤红薯梗烘干之后大约只有十斤左右;所以红薯梗的收购价格不能给的太高,不然就要亏损。

当然,村民们也不会嫌弃这个收购价格太低;

毕竟红薯梗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在农村随处可见,基本都是拿来喂猪的;

现在知道这东西还能卖钱,高兴还来不及。

并且红薯梗长势旺盛,可多次采摘;适量的采摘并不会影响红薯的生长,反而有利于红薯增产。

一亩红薯可采摘2000斤红薯梗,每斤1元,亩可增收2000元;

村民们光是卖红薯梗就能赚不少钱,算是让人惊喜的意外之财。

今年跟着沈秋秋种植板栗红薯的几家人,乐得嘴巴都笑歪了。

林红喜家地多,今年种了十亩板栗红薯,光卖红薯梗就能有两万块钱的收入,这两万块钱就像是白捡的一样。

林红喜心里美滋滋的,逢人就笑,对沈秋秋也越来越客气。

清河农鲜烘干厂投产第一天,就收到了三万四千斤红薯梗;

收来的红薯梗需要经过分拣、清洗、烫煮、冷却、烘干等工序,才能制成干红薯梗,便于保存运输。

其中,烘干环节非常关键,红薯梗的口感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新船说

沈秋秋花大钱购买了最新的烘干设备,烘干机携带智能控温、控湿系统,使红薯梗的品质有所保障。

烘干之后的红薯梗,经过分拣包装之后就可以售卖了。

红薯梗的加工生产工序并不复杂,工人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很快就能上手。

收购-加工-生产,流水线上的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烘干厂的工作渐渐走向正轨。

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听到消息,也都把自家地里的红薯梗运过来出售。

烘干厂每天都能收到上万斤的新鲜红薯梗;

生产出来的干红薯梗堆了半个仓库。

这天,厂长助理刘翠和会计蔡冬蓉一起找到沈秋秋。

蔡冬蓉把一摞纸质单据放到沈秋秋的办公桌上,“厂长,这是厂里一周的开支,主要是付给村民们的收购款,一共二十三万五;现在厂里的账上只剩六万多块钱了,大概只能撑三天左右。”

刘翠叹了一口气,“我联系了几家农产品出口公司,也寄了样品过去,截止到今天,没有一家给咱们明确的答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