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秦叔宝尉迟恭
哲别面对率军冲杀而来秦琼心中有一些意外,以往他们作战多是己方率军冲阵,很少有敢于与他们正面冲杀的骑兵。
他并不清楚,秦琼作战向来以骁勇著称,而此次他带的又都是精锐骑兵,进攻起来当然是一往无前的了。
哲别拿起弓箭拉开就射,秦琼身旁的两名骑士立即应声落马。
秦琼见状立即一边冲锋一边搭弓射箭,蒙军也有几名骑手应声落马。
这是哲别的箭已经瞄准了秦琼,他作为蒙军中第一的神射手,向来是例不虚发的。
他一箭射来,秦琼发现竟然已经来不及躲避,他索性身形一矮将身体紧贴着马背。
但还是被那枚箭矢还是射中了大腿,秦琼牙一咬并将箭矢折断后继续冲锋。
就在哲别想要再发第二箭的时候,秦琼已经冲入了蒙军阵营,他忍着剧痛挥舞双锏在敌阵中冲杀起来。
随着秦琼突入蒙军骑兵阵营,越来越多的唐军重骑杀入敌方军阵,这时候弓箭已经基本失去的作用,余下的就是双方残酷的厮杀。
秦琼的双锏沉重有力,对面重装骑兵的时候,钝器的杀伤力比刀枪还大,一锏打在重甲上,甲胄没碎但是人已经内伤了。
秦琼本就天生神力,而且武艺极为高强,他在敌人阵营里面就如同一头猛兽,左冲右突,不一会便手杀十数人之多。
蒙军虽然也十分勇悍,但也没有能够单独抵挡他的骑士,只有大将哲别率领近卫亲兵数人才能暂时将其困住。
而唐军精骑在秦琼的带领下个个都表现出了悍不畏死的决心,而人只要将生死置之度外后发挥的出战斗力比平时数倍还多。
双方骑兵混战了大约半个时辰后,战场情况已经变得十分惨烈,人马尸横遍野,地上还形成了一条血红的小溪,那全是双方士兵的鲜血。
秦琼全身已经被鲜血染红,身上也有多处创伤,但他仍旧战斗力爆表,敌人见到他过来都纷纷退避。
蒙古骑兵重装唐军开展肉搏战占不到半点便宜,他们的弯刀虽利但是却难以破重甲的防御。
而唐军重骑的近战武器以马槊为主,马槊势大力沉而且又长,近身肉搏起来弯刀完全不是对手。
一场昏天黑地的肉搏战打下来,蒙古快速、精准、锐利的特点完全发挥不出来。
所以一战下来,唐军五千骑仅仅损失了数百人马,而两万蒙军竟然死伤过半,要不是蒙军纪律严明,恐怕早就溃散了。
哲别见自己的部队竟完全不是这支唐军的对手,而且敌人的主将更是骁勇无敌,他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哲别本想在撤退途中引唐军来追,再以速度和射术精准的优势慢慢消耗对手。
可是他却不知道,这支唐军精骑速度和射术同样精湛。
就在哲别他们刚开始撤退的时候,就有很多兵士被跟随而来唐军斩杀,
秦琼率军狠狠咬住撤退的蒙军,由于蒙军在刚才的混战中吃了大亏,收到主将撤退的军令后完全不敢继续应战,只能被尾随的唐军单方面屠杀。
很快蒙军的有序撤退就变成了溃败,而哲别利用撤退过程中反杀唐军的想法则成了空中楼阁。
随着秦琼等人的不断追击,哲别的两万人的大军最后仅剩六千多骑落荒而逃,唐军大获全胜。
秦琼清点完战场后,率军做了一下简单的休整,就带领着还有战斗力的四千骑兵继续往蒙军敌后穿插而去了。
在中军处,秦王经过与铁木真的初次接触后他对蒙军的战力也大为钦佩,命令全军不可轻敌,他很清楚接下来的战斗才是硬仗。
后来李世民和铁木真双方又进行了几次试探性攻击,都发现对方统帅是非常优秀的指挥者,双方军队的战力也都不弱。
要想以计谋诱骗对方上当,或者策划对方某部倒戈的方式取得战场优势都不太现实。
要想战胜对方,唯有双方军队摆开阵势凭实力硬拼。
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因素就主要还是看双方军队的真实战斗力,以及统帅的临场指挥能力了。
李世民将军队排成了一个梯次阵型,自己亲率五百玄甲军作为箭头在最前面。
后面依次是盾牌兵、弓箭手以及陌刀队,另外还有大约两千玄甲军埋伏在军阵当中。
而铁木真方面两翼主要是背着弓箭手持弯刀的轻骑兵,前锋是重装骑兵,中军则是他的亲卫身披重甲的‘怯薛’。
蒙军上下对铁木真有一种近乎信仰的崇拜,只要有他在,蒙军战力就可以直接拉满。
随着双方一阵密集的箭雨试探性攻击过后,李世民亲率玄甲军冲到蒙军阵前高呼道:“天策上将在此,草原之王铁木真可敢出来一战?”
蒙军见唐军竟如此猖狂地高喊成吉思汗的名讳,一个个气得眼睛里都冒出火星来,跃跃欲试地要冲上前。
铁木真则在他们的亲卫怯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