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团队力量
自信,或许是因为怕担责任,或许是别的原因。
但具体是怎么做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众人眼前一亮,蓝玉说道:“此法甚妙啊,如此就不用担心无人当兵的情况了。”
“但是后果方才咱们也说了,前车之鉴大明绝对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三代人一起努力,就不信治不好大明。
他想要的是正儿八经的退役制度,能促使军队不停换血的制度。
“等将来大明人口多了,兵源充足了,就顺势转为募兵制。”
是固定下来而不是完善。
从历史的角度一点点剖析问题所在,言之有物,让人不得不信服。
这一点大家自然都认同,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轮换制都不用陈景恪开口,他们很快就拿出了成熟的方案。
提高福利待遇,再加上军功爵制,定然有大量梦想改变身份的百姓参军,用命去搏一个前程。
见孙子如此聪慧,朱元璋心里好受了许多。
刘秀的不足,有明章二帝给他兜底。
“如果募兵人数不够,再从预备役里强征一部分。”
众人都看向陈景恪,目光里充满了尊重。
“具体如何实施,天德、宗异、惟学你们带领五军都督府的人,尽快拿出详细章程来。”
“而且强征的兵可以单独建军,去做一些守城之类任务。”
朱元璋将担子交给了胡惟庸,期望他能做出一番成绩。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兵源的问题。”
问题就尬住了。
一代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两代人三代人去解决。
退役后加入预备役?
徐达忍不住赞道:“好,太孙此法太好了。”
众人也纷纷出言,基本都是支持这个建议的。
刘邦的团队里面,也有大量出身六国贵族公卿的成员,比如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之后。
这已经是大明建立以来,第三次对军制动手了。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建议确实解决了退役兵的管理问题。
(这里应该用字的,表示亲近之意,但冯胜的字没有查到。)
(他有个别名叫冯宗异,所以我就用了这个别名,大家不用较真。)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这个征募结合的方法,确实非常合适。
从此朱元璋对文官集团彻底失去了信任。
“朝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转换征兵方式。”
“这就免去了调整军制所带来的麻烦……此可为百年国策矣。”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以前只是出于某些顾虑不敢说罢了。
这就是朱元璋团队的短板,出身是真的限制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预备役我们就不说了,五军都督府已经有了策略,直接施行就可以了。”
“光武帝用流民囚犯充军、招募蛮夷雇佣军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景恪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不禁叹息。
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听一听,然后喊两声陈景恪牛鼻六六六?
不是的。
可制定国家政策,是真的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了。
“况且现在不是已经找出问题了吗,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就可以了。”
更何况,他也只是读过书,同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官僚教育。
今天有人挑大梁,他们才放下顾虑畅所欲言。
所以他语气有些强硬的道: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确切的制度,达到什么标准可以离开军队,而不是含糊其辞的老弱病残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