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胆大包天!
烘着,闹不好回去就会冻。但凡冻过的手,一年冻、年年冻,养不好手指头都会变形,每年都要遭罪。
顾争渡不知道她干了几天活,掌心有水泡,手背通红。小臂上的套袖蹭开线,多少有些狼狈。
“你吃饭了吗?”顾争渡冷不防出声,伊曼怔了一下摇摇头:“救援同志们先吃,我不着急。”
顾争渡绕到她旁边接过大勺说:“我先替你,你去吃。”
伊曼想要拒绝,她看出顾争渡比她好不到哪去。可顾争渡言辞里不容拒绝,她想了想,低声说了句:“谢谢。”
她想找饭盒,发觉自己的饭盒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
她想找个借口让顾争渡先去吃,顾争渡顺着她的目光往脚边空篓子里看了眼,跟小金说:“饭盒呢?”
小金把怀里的饭盒举起来,就听顾争渡对伊同志说:“你拿去用。”说完,又补充了一句:“饭盒和筷子都是新的。”
伊曼说:“那你用什么?”
顾争渡用很自然的语气说:“洗完给我。”
“...谢谢。”
顾争渡给伊曼打好饭菜,伊曼端着饭盒走到后面去,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
小金脑子里灵光一现,瞅着伊曼的背影开始嘿嘿嘿地傻笑,不知道是不是早上脑袋瓜子磕傻了。
旁边灶台上是位年轻的胖厨子,他往这边瞅了眼说:“要不然混到我这锅里我来打?”
顾争渡已经开始给后面的人员打饭,闻言说:“不用,都在排队,这样快些。”
胖厨子摇摇头,也就没说什么。只是望着伊曼的目光若有所思。
顾争渡敏锐地感受到他的目光,顺着目光看到伊曼的背影,蹙起眉。
伊曼吃饭的地方离排队的地方不远,就在后面的棚户房里。里面堆着大白菜、土豆等物资,休息的家属们坐在木柴上吃饭。
伊曼吃了两口,看到胖厨子也端着饭碗过来。他跟伊曼保持两步距离,伸手递给伊曼一个烤鸡蛋。
伊曼诧异地望着他,胖厨子的原名她不知道,反正干活不偷懒,力气大,虎头虎脑的感觉。说话带着四川口音,炒菜下料猛,是三食堂的职工。
鸡蛋在火炉里烧的黑黢黢的,壳也碎了,露出里面褐色的蛋白。
“谢谢,你留着吃,我这碗饭够吃了。”
伊曼拒绝胖厨子,引得身边几位家属侧目。
她们都以为伊曼是新来的家属,感叹她漂亮之余,也看到这三四天里有不少男同志借机想要跟她套近乎。
伊曼闷头干活,麻利勤快,其余的一概不管,倒是让家属们刮目相看。
“哦。”胖厨子挠挠头,往前走了几步坐到男人堆里去了。
伊曼吃的很快,她看出顾争渡眼底的疲惫,希望能快点吃完换他过来休息。
小金看到伊曼吃完饭,筷子一放就往这边走,跟顾争渡说:“首长,该吃饭了。”
顾争渡回头看到伊曼,侧过身子让她看到大锅,伊曼惊讶的发现里面的豆腐已经全部打完,非常有效率。
“本来就剩个锅底,排队的人也多。”顾争渡把大勺放到锅里,眼睛看到伊曼拿着洗干净的饭盒,让小金到隔壁去打饭。
既然没有伊曼的事,她又从顾争渡眼前消失。直到顾争渡吃完饭,她都没出现。
小金发觉他的团长四处张望,张口就说:“伊同志在前面帮乡亲们写平安信呢。”
顾争渡眼神缓慢地挪到小金脸上,小金抠了抠脸说:“我没特意问,是刚刚刷碗的时候看到了。”
顾争渡睨他一眼没说话,起身往他说的方向走去。
岷县灾情轻,倒塌的房屋并不多,偶有受伤的乡亲,也都得到及时的救治,收在帐篷里面保护。
有的外地有亲属的,眼下打不了电话,就只能托人写封信保平安。
伊曼就坐在一顶军用帐篷里面,埋头帮乡亲们写信。
顾争渡站在她旁边好一会儿,她头都没抬一下。
伊曼写的一手好字,字如其人,下笔隽秀有力,一笔一划在规矩当中又不失格调。看得出来有毛笔字的底子,练上过几个年头。
“就写,‘儿子,爹很好,没得事,盼归。’”老大爷佝偻着背,咳嗽几声说:“谢谢你啊,闺女,感激不尽。”
伊曼笑盈盈地说:“大爷,您可以多说点,写信不是电报,字多也是那么些邮票,字少也是那么些邮票。”
老大爷大手一挥说:“费笔墨,费功夫,得咧,走了。”
说着,干脆利索地拿着信走了。
伊曼失笑不已。
“笑够了没?”
忽然一个声音从她脑瓜顶上出现,伊曼捂着头顶歪着头往上看,双眸对上顾争渡的眼睛:“你什么时候来的?”
话音落下,伊曼觉得这话有点怪罪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