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房玄龄与杜如晦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渐冷:“哦,他们为何抗旨不遵?”
宋靖心说我哪知道,急忙跪在地上请罪。
李世民冷声道:“你身为京兆府尹,统领京畿周边诸县大小事宜却什么都不知道,要你何用?”
“来人,拖下去,重打二十杖。”
身为天子,大小臣公便是耳目。
李世民知道为官不易,可他无法容忍自己变成瞎子,聋子。
以前他还觉得宋靖不错。
不朋不党,为官也算清廉,大小事情分得出轻重。
可如今看来,不过是尸位素餐罢了。
若非是平儿,他竟然不知道近在咫尺的永安县过得那般凄惨。
这可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呀!
“臣冤枉,臣冤枉啊!”
宋靖早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地磕头求饶。
其他文武百官也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何陛下为此动怒。
要说宋靖办事不力也不至于如此呀!
就在这时,魏征手持笏板出列。
“京兆府尹有错但罪不至当庭受杖,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反应过来,不少文臣纷纷出列。
“当庭杖打大臣,非是明君。”
“京兆府尹有错应该交于大理寺,刑部,吏部彻查。”
看着下面站出来的人,李世民冷笑一声,将一份奏报摔在地上。
“求情,你们哪来的脸面给他求情。”
“抗旨不遵的永安等县昔年征兵时应者如云,如今剩下的多是孤儿寡母和身有残疾的老卒。”
“他们平日里生活困难,日子过得本就清苦,如今又多患恶疾,几乎挑不出应召的青壮。”
“宋靖身为京兆府尹竟然不知内情,该不该治罪?”
“诸位,兵者,戍边为国,上为国而战,下护卫黎民,多少英魂战死沙场连尸骨都找不回来,多少兵丁走的时候是少年郎回来的时候已经白发苍苍,满身伤疤。”
“朕若不是知道内情,今日听了他的话治罪永安诸县,岂不是寒了我大唐将士的心?”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
其中武将的反应最为激烈。
长安周边的老卒几乎都是他们麾下的。
如今出了此等事情如何不让他们愤怒。
一个个目光恨得不吃人,有些脾气不好的已经破口大骂。
宋靖见状肝胆俱裂,一口气没上来,昏了过去。
李世民余怒未消,挥了挥手道:“抬下去,行了之后二十杖补上。”
说完,他感慨道:“我大唐以武立国,正是千千万万军卒才造就了如今的盛世,他们是大唐的英雄,没道理让他们流血又流泪,这些年是朕疏忽了。”
李世民毫不客气地借用了李平的话。
儿子的东西老子用了就用了,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满朝文武被那句话流血又流泪戳中了心房,不少人想起了陈年旧事,涕泪纵横。
当年南征北战,多少次身陷死地都是不知名的士兵拼死保护突围,多少次艰难的战斗都是将士用命填出来胜利。
谁都不是铁石心肠,经历过那些事情的人不会真的遗忘。
“如今永安诸县的百姓只怕是寒了心。”
“朕决定派人前往探望军中老卒,安抚百姓,众卿以为如何?”
满朝文武齐刷刷跪地,高声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杜如晦身上。
杜如晦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主动出列领命。
李世民又将目光看向李承乾道:“太子!”
“儿臣在。”
“此番你也同去,好好看看为我大唐舍生忘死的兵卒,看看我大唐的百姓。”
“儿臣遵命。”
“记住,此行你多听多看多问,一切以杜相为主,不可肆意妄为。”
散朝之后,李世民又单独召见了房玄龄和杜如晦。
一来是将从李平那里得来的几条建议提出来。
作为皇帝,他不需要亲力亲为,只要把控大方向就好,剩下的事情自然有人做。
李平的建议是好的,但实行起来也有困难,也有不足。
那又如何?
该操心的是臣子的事情。
其次李世民也是想让杜如晦带一点李承乾。
看过了李君羡拿来的记录,他对于李承乾不免有些失望,对比过李平之后又觉得可能是因为久居宫中,接触的人不太对,导致他长歪了。
此次便是想要让他见识见识书本之外的世界。
当然,太子出行自然非同小可。
可李世民却打算让他以普通人的身份出去,没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