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三国:万担粮食买赵云,我赢麻了 > 第159章 兖州两大福利政策

第159章 兖州两大福利政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是有孩子失去双亲,无法生存,或者是家里有养不活的孩子。

可以交给孤儿院,让朝廷帮忙抚养,虽然说以后难以见到,可到底能活下来。”

胥吏一番耐心的解释,让一众百姓终于明白过来。

这还真是一个有利于民生的好政策。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生活的艰辛使得他们的劳动强度极大,大都难以活过六十岁。

可万一活到了六十,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无疑会给家庭增添沉重的负担。

如今有朝廷帮忙供养,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孩童的情况亦是如此,尤其是女童,每年溺死的数量多达六七成。

许多女童甚至还未来得及见到太阳,便被亲人们溺死在水中。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二是家里人口众多,实在是难以养活。

百姓大多善良,即便身处如此绝境,大多数人也不抱怨朝廷,只是恨自己没本事。

也叹大汉向来武德充沛,对外能够打服蛮夷,对内能够镇压百姓。

在封建王朝之中,大汉可称得上是典范。

然而,后世的王朝却逐渐陷入困境,对外难以战胜蛮夷,对内只剩下镇压百姓。

不得不说,华夏文化五千年的历程中,有两千年仿佛在往复循环,甚至原地后退。

到最后,人性被扭曲,人心被泯灭。

文明的巅峰,似乎永远停留在春秋大义的时代。

自进入大秦以后,华夏大地仿佛被长城牢牢困住,被三纲五常死死锁住,渐渐失去了以往的活力。

当然,开设孤儿院的政策不仅对女童有益,对男童同样意义重大。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家的大人都有可能遭遇意外。万一不幸发生,留下的孩子又该如何存活?

哪怕官府做得再不好,最起码也能给孩子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不过,百姓也并非愚笨之人。好听的话谁都会说,可这政策到底能否真正落实,他们心中仍存有疑虑。

百姓们议论纷纷,忽然有人提议道:“谁家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要不去官府那里试试能不能领到粮食?”

“不用回家,老夫年过六十,可以去看看。”

人群中有人举手,随后一群人便簇拥着他,一同前往官府。

负责此事的胥吏见如此多人前来,虽然有些发懵, 但在验明身份,并在小册子上记录完整之后,还是将养老米发放了出去。

袁州牧如今正紧盯着这件事,丝毫不敢有半点怠慢。

转眼之间,“养老米”政策已经施行三天。这三天以来,政策的推行还算顺利,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东郡境内许多老人们纷纷领到了救命的粮食,对官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取养老米的人数不断增多,覆盖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在远离州牧治所的地方,部分胥吏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导致统计的数据出现偏差。

有些真正符合条件的老人被遗漏,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却冒领了粮食。

还有一些官吏在发放过程中,故意刁难老人,甚至以权谋私,索要好处。

袁武得知这些情况后,怒不可遏。

无论何时,总不乏胆大妄为之人,还有那些抱着天高皇帝远、县官不如现管思想的胥吏们,他们的种种作为,邪恶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袁武当机立断,当即召集兵马。派兵进入附近郡县,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这些贪污腐败的胥吏全部捉拿入狱,清算他们以往的罪过。

政策刚刚施行,便敢违抗他的命令,可想而知这些人都是些什么货色。

从这群人里面随便抓十个来杀,但凡有一个没有死罪的,袁武都愿意亲自下场给他们赔罪。

在袁武的铁腕整治下,随着一批胥吏被捉拿归案,其余胥吏们也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看谁都像是袁武的探子。

又过了几天,违法乱纪之事逐渐减少,发放“养老米”的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

然而,袁武心里清楚,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仅仅解决表面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人性本私,只要手中有权力,便会想着为自己谋取好处。

以现有官员的贪污程度来看,此政怕是用不了三年,便会被官员们腐蚀得千疮百孔。

想要真正将政策落实下去,就需要赋予百姓一定的权力。

而要想让老人们真正过上安稳的生活,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兖州的经济状况,让百姓富裕起来。

这便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同时放权于商人,将朝廷扼住商人喉咙的手拿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