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团圆
朝廷在云州的官员体系并不能太多,那基础建设的杂事非常多。如何管理好一个又一个的工程。
风鸣蝉决定让“机构”来。
类似现代的包工头。
有官府监管的包工头。
因此,出的基建方案,众官员无不点头。却被这个“包工头”的想法给镇住了。
“这样的商人行径,不是太儿戏了?”
“谁会来做这个‘包工头’?”
“这不是出了两份钱吗?”
......
风鸣蝉不急不慢地开口。
“朝廷并不能放任不管,相反应该加强监管。只是有些事情商人更精通。”
风鸣蝉扫向各位。
“李大人,你知道哪里的木材适合做梁吗?
张大人,一方沙价多少?
梁大人,地基要打多深,需要多少红砖?”
被点到名的人都低下头。
“术业有专攻,现在要的是高效,而引入懂得人,把各方能人调动起来,才能尽快完成。”
风鸣蝉声音坚定,成竹在胸的样子,让人信服万分。
次日,城楼告示栏中,就张贴出了“选找包工头”的告示。而且次消息快马加鞭在北雍各地传开。
不到五日,县衙就收到了许多的举荐信。
下属官员忙着“资格审查”,丞相还说,审查后,要进行面谈。全面考察。
而其他人也没有闲着,将“以工换筹”的方案,仔仔细细地在流民收难所中宣传。
和以往不同地,不断地强调“激励”和“惩罚”政策。
民众自行不断换算自己好好努力能达到的工筹,都露出了笑脸。
云州上下都挺高兴的。除了远在洛城的户部尚书。
户部李尚书接到风鸣蝉的方案,心就突突跳。
就是一个花钱不算的主。
虽然刚刚把夏税收上来,略有盈余,但是都不让喘口气。
马上又要被搬完库银。
李老头怒气冲冲地跑到宣德殿上,正准备一番哭诉。
可皇帝却不断地数落风鸣蝉,这里胡闹,那里放肆。
李老头还没机会插上嘴,只能先忍着。
结果换得他不断安慰皇上,“风丞相也是一番衷心,提的方案虽然费钱,但也是最佳方案了。
陛下不如试一试。”
皇上愁眉苦脸地盖下印章。
李老头出了宫门才反应过了,自己又被忽悠了一道。
分明风鸣蝉已经和皇上通过气了。
——
不管洛城的风云,云州各城还有正事要做。
兴修基建还有一个很大的方向就是,发展商业。
风鸣蝉兴冲冲地召集了各方官员,了解信息。
风鸣蝉盘了一下云州各城能拿得出来手的资源。
农业!
眼前一黑。
虽然农业是国之重本,但是从经济增值来说,最不值钱。风鸣蝉不得不另辟蹊径。
农业盛行地,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向。
劳动力工筹便宜加上各方面开销少,比如地租便宜。
况且以云州的交通要地,若之后与东戎能不打仗了,这绝对是妥妥的交通要道和通商口岸。
商人目光如炬。
不会看不懂这点。只是云州才经历变动,许多人不愿意冒险。
那风鸣蝉只能给这些人一些定心丸。
“招商引资”的方案,已经快马加鞭发出。
只待全国范围内的讨论。
刚到的张郡守首先跳出来极力反对。
“风丞相,这三年云州的经济够困难了,怎么还能免地租呢?”
年过半百的张郡守,说话时胡子一挑一挑的,有些滑稽。
搞不懂皇帝派了这样一个保守派过来,是怕风鸣蝉太过跳脱?
这如此若不解释清楚,风鸣蝉甚至觉得他不排除有以死明志等做法。
风鸣蝉耐着性子解释,“没有点利益,商人会过来吗?云州没有特别的资源,只能降低些门槛,让商行入驻!”
张郡守还是想说什么,“好,那免租下官理解,但是按照用工人数免税是何用意?”
风鸣蝉笑了笑。
云州目前很难吸引大的商行,只能降低门槛,让一些小商行先进驻。
但同时,云州的发展若能和大商行绑定,肯定是更迅速。
所以,风鸣蝉开了一个“税收”的口子,“免税”有要求,要求就是按照用工人数来。
用工人数多,既只有大商行才能做到;第二,用工多可以最直接带动就业。
进而带动一系列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