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 9. 第9章

9. 第9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开学第一课,对于许多学院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旨在明确学习目标,展示教学理念,了解学生情况,传达学校文化。

每年寒暑假,电视上甚至都会联名播放相关的综艺节目,强行让所有学生观看,并撰写观后感。

虽然现在童启已经穿越到了大奉朝,但对于他而言,生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头顶着万古圣贤的教诲,经历过千年历史的浩荡洗礼,肩膀上的重担总不可能是平平凡凡,和其他私塾一样的老调重弹。

华夏书院第一讲,理应掷地有声。

铿锵明志才对!

明亮的教室内,五名十几岁的少年规规矩矩挺坐在桌椅内,安静而乖巧。

年仅十岁的童启站在讲台上,因为身量矮小,尚且够不到讲桌的高度,只得搬了个小木凳子放在脚下垫着。

明明是略显滑稽的画面,可在场的人却没有一个笑出声。

几位家长送完学生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站在教室外,试图观摩。

他们很好奇,童启的第一堂课会讲什么,更好奇被“神秘大佬”收为徒弟,并将如此华丽的学院交给他管理的人,到底会有何神奇之处。

于是,在众人的期待之下,童启手一背,率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注1)那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大家,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又觉得我们华夏书院想要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呢?”

这话一问出,在场学生皆是一默。

常仕进颇为不解,率先回答道,“读书自然是为了科举,榜上有名!至于学院想要培养出的学生,我觉得应该是像小夫子这样,在县试中夺得头魁的人?”

“不,我觉得读书是为了学习圣贤的处世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院想要培养的,应该是这类的人?”刘卜温持反对意见。

吴韧和杨舟万沉思不语。

汪启元想了想,灵机一动取巧道。

“我看书院两侧楹联,写的大气磅礴,尽显志向,皆与内秀德行有关,想来书院要求的学生应与这一样,进可入朝堂,金榜题名,退可守江山,过好自己的人生?”

童启笑着摇了摇头。

“你们回答的都对,可也并非我问出这题的真正含义。”

他拿起粉笔,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窗外的汪平川和刘明皓跟随着他的动作,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只觉石破天惊,内心震撼,激荡难言。

只见上面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注2)

横渠四句一出,在场众人皆神魂巨颤,呐呐不敢言。

虽然童启很想用别的话语去阐释,可放在这个时代之下,他思来想去,最适合表达他们华夏书院学生精神追求的,还要属张载先生这句话。

“我知晓,在座的各位都是奔着科举而来,这本身并没有错,也非常符合大家读书的初衷与追求。我并不否认,这也是我们未来一年的主要目标,更是读书科举的最大动力。但身为一名读书人,若问到为何读书,读书的最高追求是什么,我还是希望在座的各位能谨记这四句话,使肩膀上的责任都能够更沉重一些。不单单只是为了个人的家族和命运,也多将目光,放在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与华夏同类上。”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千百年的传承,从来靠的都不只是一个人,中华的崛起,也不仅仅只是帝王一人之事。”

“我不求华夏书院出去的每一位学生都高居庙堂之上,也不求大家闻名于诸侯之间,流传千古,但愿各位不论盛极一时还是举步维艰之日,都不忘初心,切记自己是从普罗大众、人民群众之间走出去的!莫将所学的东西当作利剑反刺向百姓,而是尽可能帮助着更多的人生存下去,推己及人、心念太平,这便是我华夏书院最骄傲的学生了!”

……

旭日的阳光照耀在童启的身上,如万丈之高,千钧之重。

直到很多年后,吴韧和汪启元都不会忘记那日的清晨,自己师父站在讲台上的那一番话。

即便他们已经相继成为大奉朝最年轻的阁老之一,见过无数人才,历经过无数风雨。

可依旧会在每次的选择之中,坚定不移的倒向平民。

不是没有被利益的权衡所动摇过,而是——

他们骄傲自己是从华夏书院毕业的,第一批学生。

教学楼外,汪平川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摆摆手,悄悄拉着刘明皓一起离开,走到半路,终于忍不住感叹道。

“这教的,好似不是科举当官之心,而是……屠龙之志啊!”

吓得刘明皓连忙上前捂住他的嘴,不敢再让他说下去。

“别胡说!你不要命了?”

两个人谨慎的看看左右,见没人听到,这才疾步离开,双双默契的隐下了此事,不再提及。

其实童启说的这番话并没有什么歧义,也非常符合当下儒家所提倡追求的“仁爱”与“民重君轻”的想法。可他忘记了自己从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