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敢
夜幕低垂,崔仪洗沐后屈腿坐在罗汉榻上阅卷。
这几日,惜云已吩咐婢女们在寝殿换上细纱窗,隔上横隔,在月下倒出一片横错有致的阴影,殿内静悄一片。
崔仪手上还有两本折子,一个问的是宫殿修缮的款项,还有一张是王家人递上来的,委婉问宫中抄经还要几日。
道观都不曾来问,王家人竟来了。
想想也是,王厌在自家人眼中是不能入世之人,七情六欲都要远离,怎可待在宫闺中这样久。
崔仪搁下折子,轻笑一声,转脸对惜云道:“明日去见一趟王厌。”
提起此人,惜云不大欢喜:“如今正是焦头烂额之际,何不再放他几日。”
崔仪让他入宫抄经可不是空谈,如今王厌住在含章殿内,笔不停缀地替先帝抄经祈福、贡香奉灯,衣食住行一概行简。
“总该去瞧瞧他,也好让王家人安心些。”崔仪看着那些俱是杂事的上书,话锋一转,“这几日家中可曾来人?得空命崔家来个人见我。”
惜云应声。
王厌入宫已有小半个月,崔仪这段时日茹素守丧,没去见他,也好让王厌适应些日子。
翌日一早用过膳,她前去见了含章殿,却意外在门口遇见了卫秀。
新帝临朝,不得大权,今日也不曾上朝,卫秀未着宫服,还穿着身素白寡淡的纱衣,站在殿前面露难色。
直到见了崔仪,他才眼中一亮,上前行礼:“母后。”
崔仪瞥了他一眼:“陛下。”
她稍行了个礼,连腰都没弯,直问他:“陛下怎么一早来了此处?”
卫秀愁容满面:“这几日夜间心神不宁,难以入眠,不知是否是父亲尚在牵挂我,想来问一问王三公,又怕叨扰了他。”
匆匆一瞥就看出他神色虚弱,像是许久不曾歇息好,崔仪的语气柔和几分:“你有这份孝心记挂着他就好。”
她心中想到,卫秀三四岁时就被送到了卫泠身边,多年养育,想必是有感情的,不过她和卫泠成婚时,这个便宜儿子已经十岁出头,行事很规矩,言行乖巧,和崔仪家中那些兄弟不一样,卫秀乖到没什么存在感。
二人一前一后进了殿内。
殿内冷清,王厌进宫是以官职的身份,按理说只能用两个下人,他的族中另送了两个下手来,缘由是王厌自小生在道观中,生怕不懂规矩,冲撞了宫里的人。
这样的小事,卫秀都不曾请示崔仪就允了。
王家的一个奴仆正端着食案穿堂而过,因不曾让宫婢通报,这仆人猝不及防见了新帝和太后,立刻慌张跪在地上行礼。
食案也被搁置在一旁。
卫秀让他起身,仆人谢恩之后,重新端起了食案。
棕色的案板上只有一个拳头大小的碗,盛着清汤,两片菜叶,旁边还有个果子。
“这是什么?”
“回陛下,”宫人的脸埋得很低,“此乃郎君的早膳。”
“母后!”卫秀下意识道,“这……儿臣不知此事,也并非儿子的授意。”
崔仪失笑:“我心中有数。”
她自然了解。
卫秀不知她为何这样说,侧着头望她,不曾多问。
这个宫殿很小,走进去没两步,就见王厌端坐于堂内,他原本正捧着道经诵读,听见外头的脚步声,这才放下书文。
小堂内,降真香的气味挥之不去。
崔仪蹙眉踏过石阶,里头的王厌已跪下身行礼:“见过陛下,见过太后。”
卫秀让他起来:“朕听说你非俗家弟子,不必拘于礼数,以后都免礼。”
王厌谢恩,再度站起身,目色冷冽、稍垂着眼,问道:“不知陛下前来所为何事。”
一行人入了内殿,抄经的地方叫做静水堂。
一个蒲团、几樽小像,宽大的桌子上摆满了道家经书与王厌抄好的纸张,竹笔斜放在砚台上,笔尖湿润,可见他晨间已起过身,来此处抄写了几行。
崔仪拿起细看,字迹秀丽工整,每一张都是如此,不曾因为枯燥反复的事情而失了耐性。
她转而对王厌道:“陛下近来多梦,想问问道长可有法子解惑。”
卫秀本想跟上去也看看那些抄书,这会儿又停下来道:“夜间不得安眠,多梦易醒,不知是否父皇仍有牵挂,心中不安,前来请教道长。”
这些并非王厌份内的事务,他只好说:“观中已办过法会,不应当如此,陛下兴许是过劳难眠。”
“过劳?”
新帝才十五,卫家人跟他也不亲,朝中失势,手里连个折子都难见几个,王厌能说出这话,可见对朝政全不关心。
崔仪与卫秀对视一眼,替他开了口:“政事有旁人帮衬,皇帝并不忙碌,看来是另有缘由。”
王厌目不斜视越过二人,跪在蒲团上重新提起笔:“御医如何说?”
他这样无礼的举措,崔仪还没发火,王家的两个仆人就吓得跪到了地上,埋头于地。
卫秀也茫然,本想问罪,想起灵堂上的那一幕,有些委屈地望向崔仪。
“我有些话要问一问道长,还请皇帝稍作等候。”
这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