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二十五章 英国公李勣

第二十五章 英国公李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仪殿。

李治正坐在偏殿内,闭着双眼,整理脑中思绪。

这次高句丽的突然行动,让他意识到一件事。

原以为自己知道历史轨迹,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史书不过薄薄一本,滚滚历史洪流,也不过只有零星几点最璀璨的浪花,被记载下来。

真正的大唐王朝,并非那几点文字就能囊括。

深入了解后,就会明白,现在的大唐帝国看似强盛,其实也有很多问题。

首先是世族掣肘,这一点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已解决的差不多,只需提防世族反扑,无需太费神。

另一个问题是缺粮,这个问题他也有了对策。

只等火药炼好,便能派遣能臣,炸毁三门峡礁石,打通长安与洛阳水路,将洛阳粮食运到长安。

眼下最头疼的还是军事问题。

西突厥的贺鲁不足为虑,高句丽也不必担心,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吐蕃。

然而吐蕃又很精明,他们现在并不和唐朝叫板,只是偷偷扩张实力,处处向大唐示弱。

在李治印象中,吐蕃明年就会对吐谷浑动手,等吐谷浑被消灭,他们才会对大唐露出獠牙。

眼下暂时也没余力对吐蕃动手,所以最好的法子,是阻止其吞并吐谷浑,防止其坐大。

然后再消灭西突厥,稳定住西域局面,再找机会慢慢削弱吐蕃。

至于辽东局面,按照原本轨迹,唐朝费尽心机,消灭百济和高句丽,结果却让新罗摘了桃子。

所以不必过于急切,可等三国自己互掐,新罗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也不必太在意与新罗同盟。

等国力强盛,时机成熟,再一举消灭三国。

所以这次的新罗求援,绝不可答应。

正想到此处,一名内侍过来通报,百官已在大殿列班就位。

李治站起身,来到侧门,在内侍的唱诺声中,步入大殿。

他还未走上宝座台,便注意到许敬宗、李义府等人面色不好。

再瞥向韩瑷和来济,两人镇定如斯,显然已做好万全准备。

李治缓缓坐上龙椅,接受了百官朝拜。

礼毕,韩瑷当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罗使节金仁问来朝,说高句丽陈兵边境,随时准备攻打新罗,此事关系重大,臣请传金仁问上殿,商议此事。”

金仁问虽然挂了一个左领军卫将军的职位,却是外国质子,并非唐朝官员,故而需通传才能上殿。

李治摆手道:“此事稍后再议,先议朝事。”

韩瑷愣了一下,只得退下,心想反正也不必急于一时。

随着官员们上奏陈事,朝会正式开始。

这次朝会就和平日的常朝差不多,大家就事论事,只解决问题,并无太大争论。

因许敬宗等人发言很少的缘故,朝议甚至比平日更加通畅,还不到正午,各地奏表的问题,都议定出对策。

李治下旨廊下食,许敬宗等人趁机又聚在一起商议。

就食毕,韩瑷再次奏请传金仁问上殿,李治终于同意了。

随着礼仪官高声宣唱,新罗王子金仁问进入大殿。

李治细细打量着他,此人二十五六岁年龄,人长的精瘦,颧骨高耸,面皮白净,脸上像女子般涂了唇脂。

“外臣金仁问,拜见陛下。”金仁问稽首道。

李治道:“平身吧。”

金仁问站起身,高声道:“外臣奉王上之命,向天朝进奉贡品,此乃礼单,请陛下过目。”

说着取出一份镶金的帖子。

许敬宗出列,道:“各国献进贡品,皆是岁首大朝会之时,金外使久在长安,难道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金仁问拱手道:“许尚书说的是,不过外使这些贡品,并非岁首之贡,而是因大唐出兵救我新罗,使我免于灭国之祸,此乃拜谢天恩之贡。岁首时,另备朝贺之贡。”

许敬宗听他准备了两份贡品,也不好再说什么,退回坐下。

李治命王伏胜拿过礼单,细细浏览了一遍。

新罗进献的这份贡品,倒也确实颇有诚意,除五十斤黄金、二十袋珍珠、各种翡翠玉石外,还有十二名新罗美女。

新罗美女在唐朝颇有盛名,被称为新罗婢,以美貌温婉著称。

礼单中还特别记载着,金仁问带来的新罗美女,都是新罗王精挑细选,在国中训练一年,方才派来,不仅容貌美丽,且精通歌舞技。

李治将礼单放下,淡淡道:“新罗使,你献这份礼物,除了感激我朝救援,还有别的目的吧。”

金仁问跪在地上,泣声道:“陛下圣明,臣还奉家父之命,恳请大唐再派天兵,攻打高句丽残暴之师,救新罗百姓于火海之中。”

韩瑷当即出列,道:“陛下,高句丽乃本朝大患,倘若新罗有失,辽东皆危亦,应立刻发兵救援。”

李义府出列道:“朝廷正在对西突厥用兵,未竟成功,如何能再于辽东开辟战场?”

来济出列:“陛下,臣有前方战事启奏。”

李治道:“来卿请讲。”

来济取出一份奏章,道:“这是昨日兵部上呈的最新战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