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朝廷要为北地旱灾广向天下积富之家募捐的事,第二日就传得满玄都都是。想必要不了多久,整个天下的人都该知晓了。
瞿府,后宅主院内。
瞿夫人坐在织锦绣花的软榻上,拿着把小锤子在敲核桃吃。“你们说说,这朝廷募捐的事,该怎么看?“
“以儿媳看来,不如咱们先把银子和粮食药材准备好,看看其他几家是个什么章程再做打算?”坐在瞿颖右手边的一梳着妇人发式的美貌少妇出声半是询问半是建议的道。
“要知道虽然沐家倒了,可宫里头还有个盛宠不衰的乐妃和与太子交好的五皇子,这长乐侯府又一向是出了名的有财……”瞿颖的大嫂说到这里就没再说下去,她相信婆婆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就算他们府上不缺银子,地位也不比侯府底,但眼看着太子就是那登顶之势,而他们瞿家又是正儿八经的的保皇党中立派,跟未来的新主太子殿下没有多少的交情。
作为官宦人家,他们眼下还是别去出那个风头惹眼的好。
瞿夫人听了她的话满意的点点头,不愧是她和老爷看好的长子媳妇,和她想的差不多,他们瞿家已算是文官之极了,不需要再去出那个风头,心意到了就行。
明白了自家娘亲和两位嫂子的意思,瞿颖回到自己院子后,就立马提笔写了两封信,用火漆封好口,交代身边的人递了出去。
“这两封信你即刻让人送到外家,一封给交给外祖父和大舅舅,另一封悄悄地交给小舅舅。”
站在她旁边的春苒点点头,接过信就匆匆出去寻人去了。
随着募捐消息的不断扩散,伴随着的是太子殿下在旱灾初期这几年的种种优秀表现。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陛下想用此事为太子铺路,让他的登基之路走得更顺畅些。
已经看明白形势的各方人马,不得不含泪认清自己这方是没有机会再挣得一个从龙之功的了。
于是只好忍痛大出血一回,私下多筹集些钱粮药材来,好在太子面前刷个好感,起码也不要让他还记着自己以前跟他作对的事。
“玄都随记商行东家捐白银五万两,大米十万石。万兴银记东家捐白银六万两,糙米八万石,药材一万石……
江源省沈记粮行捐大米六十万时,药材五万石并白银十万两……
海省赵记船贸行捐大米八十万石,白银一百万两,药材三十万石……”
长长的造册记录念到这里,宋枫忍不住把手中的活停了下来,对着坐在上首处理折子的男人说道:
“殿下,你看看这海商可真是有钱,光是这赵家捐的东西,就够抵上近一半朝廷明年准备给北地的赈灾花费了。
怪不得现在玄都城还有人念叨着,当初瞿夫人嫁入瞿家的风光!”
这话说得免不了带上了一些酸味,谁叫他从小到大还没见过出手这么阔绰的家族或人呢!
要知道他们宋家,上上下下加起来,可能就二三十万两银子顶天了。
靖祈瑧正打开一份奏折细看,头都没抬,回了他一句,“不然你当人家那些海商每年拿着身家性命去出海是好玩的?”
“咱们海税可是普通商税的好几倍,再加上人家造船,雇佣人出海及其它七七八八的花费,要是没有巨大的利益,他们能愿意?”
就连已经接触到海贸这块的靖祈瑧,都不得不感叹这一行当的巨大利润。
要不是还记得那些船是要用来运粮的,恐怕他早就靠着攒下来的船队跟着那些海商一起出海做生意去了。
商人逐利,有一成的利润他们就愿意为之到处奔波,有五成的利润就敢铤而走险,那要是十倍百倍呢?
出海可不是把钱拿去做善事再或者丢在水里听响声玩的,唯有“利”之一字,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宋枫当然明白靖祈瑧说的意思,他就是忍不住有些酸,当下撇撇嘴就不再多话继续念下去。
等到募捐正式结束后的第二天,户部加班加点终于统计出这次募捐活动参与的所有人家或是人员名单了。
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官吏,恭敬地把统计出来的,参与这次善事的人家名单和资料举过了头顶。
“启禀殿下,此次募捐所参与的全部人家名单及其所捐物资,具已登记造册!”
小礼子已经有眼色的从他手上接过了名单账册,转身递给了靖祈瑧。
靖祈瑧打眼一看,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瞿夫人的娘家—海省赵氏!
在知道赵家捐出那么多东西后,他有想过赵家可能会排在这次募捐的前几名,只是没想到居然会在第一的位置上,这确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看到后面写的,明显比赵家之前已经捐的登记造册的数额要多得近小一半的记录,他这才明白,赵家这次是出了不少的血,特别是那粮食,足足比之前多了一百万石!